时间: 2025-05-01 03:5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8:27
词汇“单身只手”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单身只手”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独自使用一只手进行某项活动或完成某项任务。这个词汇可能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出现,比如在描述某人独自完成某项需要双手的工作时,或者在强调某人的独立性和能力时。
“单身只手”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只用一只手进行活动或完成任务。
由于“单身只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单身”和“只手”两个词组合而成,用来强调独立性和能力。
在强调个人独立性和坚韧不拔的文化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赞扬那些在困难条件下依然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人。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对那些在不利条件下依然坚持和努力的人的敬佩和同情。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比如描述残疾人士的成就时,它可能被用来传达一种强烈的情感和敬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单身只手”来比喻某人的坚强和独立:
即使在风暴中,
他单身只手,
撑起了一片天。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仅用一只手完成某项任务的场景,这种画面可能传达出坚韧和独立的信息。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某人仅用一只手完成任务来实现。
“单身只手”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强调了独立性和能力,可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被用来传达一种强烈的情感和敬意。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剩俺单身只手,怎去恢复中原。
1. 【单】 地名。单县 ,在山东省西南部。 姓(春秋有单豹)。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
3.
【只】
(指事。小篆字形。上为“口”,下面两点表示气向下。本义:句末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终结或感叹。
【引证】
《诗·鄘风·柏舟》-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4.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