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1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15:29
词汇“斗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斗峭”一词由两个字组成:“斗”和“峭”。其中,“斗”可以指斗形,或者斗争、竞争的意思;“峭”则通常指山势险峻、陡峭。结合起来,“斗峭”可能形容山势如斗,陡峭险峻,或者比喻事物尖锐、激烈。
由于“斗峭”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山川地貌的险峻,或者比喻某种激烈的竞争或斗争状态。
“斗峭”的词源可能较为古老,具体的历史演变需要查阅更详细的汉语词源资料。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生僻词汇可能会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文学或诗词中,可能会使用“斗峭”来形容自然景观的壮丽与险峻,这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敬畏。
“斗峭”一词可能会给人带来一种挑战和冒险的情感联想,它暗示了一种需要勇气和技巧才能克服的困难。
由于“斗峭”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斗峭”用于形容人物性格的刚烈或环境的险恶,例如在描述一个英雄人物面对艰难险阻时的情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山峰陡峭如斗,岩石嶙峋;结合音乐,可能会联想到紧张激烈的音乐节奏,如同攀登险峰时的呼吸和心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斗峭”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形容词来描述类似的自然景观或情感状态。
“斗峭”作为一个生僻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体现了汉语丰富的表达能力和历史文化的积淀。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
2.
【峭】
(形声。从山,肖声。《说文》:从阜。本义:陡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峭,陵也。从阜,肖声。斗直曰峭。 、 《广雅》-峭,高也。字亦作峭。 、 《淮南子·脩务》-上峭山。 、 《韩非子·内储说上》-涧深,峭如墙。 、 宋·沈括《梦溪笔谈》-峭拔险怪。 、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峭拔秀丽。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峭壁拔起。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峭壑阴森。
【组词】
峭拔、 峭岸、 峭谷、 峭坂、 峭卓、 峭岫、 峭削、 峭峙、 峭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