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3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33:51
“清祀”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清洁的祭祀。在古代,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在进行祭祀活动之前,对祭坛、祭品以及祭祀场所进行的彻底清洁工作,以示对神灵的尊敬和虔诚。
在文学作品中,“清祀”可能被用来描绘一种庄重、神圣的氛围,尤其是在描述古代仪式或节日庆典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研究的专业领域,它可能被频繁提及,用以讨论古代的祭祀*俗和**实践。
“清祀”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清”意为清洁、纯净,“祀”指祭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清洁的祭祀——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祭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涉及到对祖先和神灵的尊敬。清祀作为祭祀前的重要准备工作,体现了古人对祭祀活动的重视和对神灵的敬畏。
“清祀”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神圣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仪式和节日的庄严氛围。它也可能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虽然清祀的具体实践可能不再常见,但其精神——对重要活动的认真准备和尊重——仍然值得我们学*和传承。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清祀,烛光摇曳,古韵悠长,心神俱静。”
想象一下,古老的庙宇中,烛光摇曳,香烟缭绕,人们在进行清祀仪式,这样的场景不仅视觉上给人以庄重感,听觉上也可能伴随着钟声和诵经声,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净化仪式”或“洁净祭祀”,虽然具体词汇不同,但表达的意义相似,都是指在进行**或仪式活动前的清洁准备。
“清祀”这个词不仅反映了古代的**俗,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现代社会,虽然具体的祭祀形式可能有所改变,但清祀所蕴含的认真和尊重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通过对这个词的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并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与之相呼应的价值。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祀】
(形声。从示,巳声。“示”常与祭祀有关。本义:祭祀天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祀,祭无已也。 、 、 、 《周礼·在宗伯》。郑注:“五色之帝。”-五祀。 、 《周礼》。贾公彦疏:“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以雷鼓鼓神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