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0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01:44
“中祀”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的和礼仪领域。字面意思是指中等规模的祭祀活动。在**古代,祭祀活动根据规模和重要性分为大祀、中祀和小祀。中祀通常指的是对一些重要的神灵或祖先的中等规模的祭祀,其仪式和规模介于大祀和小祀之间。
在文学作品中,“中祀”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的仪式,增强历史感和文化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学和考古学等专业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中祀”一词源于古代的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具体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概念保持不变。在古代文献中,如《周礼》、《礼记》等,都有关于中祀的记载。
在**古代社会,祭祀是重要的社会活动,中祀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它也是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到“中祀”,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庄严仪式、神秘的**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现代生活中,“中祀”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学*古代历史和文化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和礼仪实践。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的诗歌时,可以使用“中祀”来描绘那个时代的仪式:
春日阳光下,宫廷中祀起,
神灵前献祭,祈福国安宁。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宫廷中,官员和祭司们身着华丽的服饰,进行中祀仪式,音乐和诵经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仪式可能被称为“中等规模的祭祀”或“中等仪式”,但其具体内容和形式会有所不同。
“中祀”这个词汇虽然不太常用,但它是古代文化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和礼仪文化,对于学*和研究**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祀】
(形声。从示,巳声。“示”常与祭祀有关。本义:祭祀天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祀,祭无已也。 、 、 、 《周礼·在宗伯》。郑注:“五色之帝。”-五祀。 、 《周礼》。贾公彦疏:“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以雷鼓鼓神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