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7:19
清砧:清砧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清”和“砧”两个字组成。其中,“清”通常指清澈、干净,而“砧”是指用来敲打或切割东西的平坦石头或金属板,常见于古代用来砧板切割肉或鱼。因此,“清砧”字面意思是指干净的砧板,但在文学语境中,它常常被用来比喻清静、安宁的环境或心境。
在文学中,“清砧”常被用来营造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如在描述夜晚、庭院或书房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文艺或古风的对话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烹饪或手工艺中,“清砧”可能直接指干净的砧板。
同义词:净砧、洁砧(都指干净的砧板) 反义词:污砧、脏砧(指不干净的砧板)
“清砧”这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中较为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现代文学和文艺创作中仍不时出现,用以表达一种古典美和宁静感。
在**传统文化中,“清砧”常与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相联系,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生活态度。
“清砧”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平和、宁静和清洁。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书房,或是静谧的夜晚,给人一种远离喧嚣、回归内心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需要描述一个安静、整洁的工作环境,我可能会使用“清砧”这个词来增添一种文艺和古典的氛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清砧上,月光如水,洗净尘世的烦忧。”
视觉上,“清砧”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块光滑的石头或金属板,上面反射着柔和的光线。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轻轻的敲打声或切割声,伴随着宁静的夜晚。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清砧”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干净的工具或宁静的环境来实现。
“清砧”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文学和美学价值,它不仅仅是一个描述工具的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添文学和艺术的魅力。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砧】
(形声。从石,占声。本义:捣衣石)。
同本义。
【引证】
杜甫《捣衣》-秋至式清砧。
【组词】
砧杵、 砧石、 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