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0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00:39
词汇“左衽”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意义。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左衽”字面意思是衣服的左边前襟向右掩,与正常的右衽(右边前襟向左掩)相反。在古代,左衽通常与非或非正统文化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风格相关。
“左衽”一词源自古代**对服饰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逐渐与文化身份和民族认同联系在一起。
在古代,左衽常被视为非或非正统文化的象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差异的认知和态度。
对于现代人来说,左衽可能引发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对民族多样性的思考。
在历史剧或文化展览中,左衽的服饰可能会被用来增强角色的文化背景或展示历史时期的服饰特点。
在创作中,可以将左衽作为一个象征元素,用以表达文化冲突或融合的主题。
结合古代服饰的图片或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左衽的视觉形象,而相关的历史音乐或声效则可以增强其文化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服饰特征也可能存在,但具体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左衽”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的服饰特点,还承载了文化身份和民族认同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
1.
【左】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手的象形。本义:辅佐,从旁帮助 同: 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作“佐”。-左,手相左助也。 、 《易·象上传》-以左右民。 、 《虞书》-予欲左右有民。 、 《诗·商颂·长发》-实左右商王。 、 《周礼·士师》-以左右刑罚。 、 《礼记·檀弓》。注:“谓扶持之。”-左右就养无方。 、 《易·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 《后汉书·殇帝纪》-朕且继礼左助听政。
2.
【黜】
(形声。从黑,出声。本义:黑暗)。
降职或罢免。
【引证】
《说文》-黜,贬下也。 、 《玉篇》-黜,贬也,下也。 、 《虞书》。传:“退其幽者。”-黜陟幽明。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何以黜朱于朝。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咸黜不端。 、 高适《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太守官而黜臧使者。 、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涉不闻。
【组词】
罢黜百家;黜落、 黜升、 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