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2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1:57
判然不同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明显不同”或“截然不同”。它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一眼就能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判然不同”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判然”意为“明显”,“不同”即“不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更加常用。
在**文化中,强调事物的对比和差异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因此,“判然不同”在描述社会现象、人物特征或文化差异时经常被使用。
使用“判然不同”时,往往会给人一种清晰、明确的印象,有助于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表现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判然不同”来形容两种不同的饮食*惯或旅行体验,强调它们之间的显著差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与秋风,判然不同,一个温柔如丝,一个凉爽如霜。”
想象一幅画,一边是繁华的都市,另一边是宁静的乡村,这种对比可以用“判然不同”来形容。
在英语中,“判然不同”可以对应为“drastically different”或“markedly differe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差异的显著性。
“判然不同”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成语,它不仅能够清晰地表达事物之间的差异,还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在学*汉语和进行表达时,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若不先见得此人,由心术上言仁,与事物上言仁,判然不同了。
比五代之君,~。
1.
【判】
(形声兼会意。从刀,半声。从刀,表明其意义与刀有联系。“半”是把牛分开。本义:分,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判,分也。 、 《诗·周颂·访落》-继犹判涣。 、 《左传·庄公三年》-纪于是乎判。 、 《国语·周语中》-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 、 柳宗元《封建论》-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
【组词】
判割、 判妻、 判散、 判礼、 判迹、 判裂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同】 ——见“胡同”hútò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