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3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31:53
词汇“努筋拔力”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富有表现力的短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努筋拔力”字面意思是指努力伸展筋骨,用力拔起力量。基本含义是指尽全力去做某事,不遗余力,全力以赴。
“努筋拔力”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成语的特点,即通过具体的动作来比喻抽象的精神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表达努力和坚持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努力和坚持被视为美德。因此,“努筋拔力”这个成语在社会中被广泛接受,用来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不轻言放弃。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保持决心和毅力。
在学*和工作中,我经常用“努筋拔力”来激励自己,尤其是在遇到难题时,提醒自己要坚持不懈,尽最大努力去克服困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风雨兼程路,努筋拔力行。心中有梦想,脚下不停歇。”
想象一个**员在赛场上全力以赴的画面,或是听到激昂的音乐,都能让人联想到“努筋拔力”的场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ull out all the stops”或“go all ou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都是全力以赴的意思。
“努筋拔力”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还提醒我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十几岁上,他就~,耕种他家剩下的那几亩土地了。
1.
【努】
(形声。从力,奴声。本义:勉力,出力)。
同本义。
【引证】
《乐府诗集·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组词】
努筋拔力
2.
【筋】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肉之力也。 、 《素问·五藏生成论》-诸筋者,皆属于节。 、 《考工记·弓人》-强者在内而摩其筋。 、 《孟子·告子下》-劳其筋骨。 、 《荀子·劝学》-筋骨之强。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先折筋骨。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筋骨尽脱。
【组词】
筋皮、 筋厮锁、 筋血、 筋条、 筋马
3.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4.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