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3:18
“拌唇撅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嘴唇的动作,具体来说是指嘴唇微微撅起,表现出不满或撒娇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表情或态度,尤其是在表达不满、撒娇或装可爱的情境中。
在文学作品中,“拌唇撅嘴”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情感状态,增强角色的生动性和情感表达。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某人的表情或行为,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如父母与孩子之间或情侣之间。在专业领域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使用,因为它更多地属于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的范畴。
同义词:
反义词:
“拌唇撅嘴”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民间口语的积累和演变而来。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到这个成语的使用,它更多地出现在现代文学和日常对话中。
在文化中,表达不满或撒娇的方式多种多样,“拌唇撅嘴”是其中一种较为生动和形象的表达方式。这种表情在家庭和亲密关系中尤为常见,反映了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轻松和幽默的,因为它描绘的是一种较为可爱和俏皮的行为。在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小孩子或年轻情侣之间的互动,充满了温馨和趣味。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过小孩子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而拌唇撅嘴,这种表情让人既感到心疼又觉得可爱。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她拌唇撅嘴,
笑中带泪,情深似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可爱的小孩子或少女拌唇撅嘴的表情,这种形象通常会伴随着柔和的色彩和温馨的背景音乐。
在其他语言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英语中的“pouting”或“sulking”,虽然这些词汇没有直接对应“拌唇撅嘴”的生动形象,但它们传达了类似的不满或撒娇的情绪。
“拌唇撅嘴”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绘了具体的动作,还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态度。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1. 【拌】
2.
【唇】
(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形体》-脣,缘也,口之缘也。 、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唇焦口燥呼不得。
【组词】
唇吻、 唇红齿白、 唇不离腮、 唇齿之邦
3.
【撅】
用手把东西拨在一起。
【引证】
《说文》-撅,以手有所杷也。
拔起。
【引证】
《礼记·内则》-不涉不撅。 、 《韩诗外传》-草木根荄浅,未必撅也。飘风兴,暴雨坠,则撅必先矣。
4.
【嘴】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zuǐ)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