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0:06
“公明”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个含义:
“公明”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公”指公共、公正,“明”指明亮、清楚。在古代文献中,如《尚书》中已有使用,表示公正无私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公明”是理想的社会治理和个人品德的象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正和光明也是重要的价值导向。
“公明”这个词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正义、公平和透明。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这个词可以增强语句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社区选举中听到候选人强调自己的“公明”品质,以此来赢得选民的信任和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公明如日月,照耀人间路。”
视觉上,“公明”可能让人联想到明亮的阳光或公正的天平;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法庭上的宣判声或公众的掌声。
在英语中,“公明”可以对应为“fair and just”或“impartial”,在不同文化中,公正和光明的价值观都是普遍追求的。
“公明”这个词在中文中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道德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有效地传达公正和光明的理念,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引证】
《说文》-朙,照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 《诗·齐风·鸡鸣》-东方明矣。 、 《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 《书·洪范》-视曰明。 、 《礼记·中庸》-明则著。 、 《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 、 《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苏轼《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方苞《狱中杂记》-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月斜挂。 、 唐·杜甫《春夜喜雨》-江船火独明。 、 蔡元培《图画》-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明星、 明珠、 明明、 明丢丢、 明晃晃、 明晦、 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