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7:54
“修辞立其诚”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字面意思是修饰言辞以表达真诚,以此来建立和维护事业。基本含义是指在言辞表达上要真诚、诚恳,以此来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修辞立其诚”这一成语源自古代儒家思想,强调言辞的真诚和道德修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逐渐融入**人的日常语言和行为准则中,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
在**传统文化中,“修辞立其诚”被视为一种美德,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真诚、诚实。这种观念在社会交往、商业合作、政治沟通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这一词汇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真诚、信任和尊重。它提醒我们在交流中要保持真诚,避免虚伪和欺骗,从而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提醒自己在与人交流时要真诚,无论是朋友间的闲聊还是工作中的沟通,真诚的言辞总能带来更好的效果和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运用:
春风拂面,言语如花,
修辞立其诚,心语传天涯。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智者在宁静的庭院中,用真诚的话语教导弟子,周围的花草似乎也在倾听,这种场景给人以宁静和真诚的视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对应到“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诚实是最好的策略),强调在交流中保持诚实和真诚的重要性。
“修辞立其诚”这一成语强调了真诚在言辞表达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文学创作、日常交流还是专业领域,真诚都是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基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原则对于提升沟通效果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盖辞无所不修,而意则主于达。
1.
【修】
(形声。从彡(shān),攸(yōu)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修,饰也。 、 《礼记·礼运》。注:“犹饰也。”-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 《楚辞》-美要眇兮宜修。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修敬也。
【组词】
修容、 修词、 修饰边幅、 修娖
2.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
3.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
4.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5.
【诚】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诚,信也。 、 《礼记·郊特牲》-币必诚。 、 《礼记·中庸》-诚者自成也。 、 《列子·汤问》-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汉书·赵广汉传》-行之发于至诚。 、 韩愈《祭十二郎文》-乃能衔哀致诚。
【组词】
诚款、 诚敬、 诚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