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1:57
“家贫亲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家庭贫困而父母年老。这个成语强调了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体现了孝道和责任感。
在文学作品中,“家贫亲老”常用来描绘主人公的困境和内心的挣扎,如在古典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家庭虽然富有,但他对贫困朋友的同情和理解体现了这一成语的深层含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面临的现实困难,尤其是在讨论家庭责任和社会支持时。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经济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分析贫困家庭的社会和经济状况。
同义词:贫病交迫、家徒四壁
反义词:家财万贯、富甲一方
“家贫亲老”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责任和孝道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讨论中。
在**传统文化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家贫亲老”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家庭状况,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人责任的期待。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讨论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
这个成语常常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因为它触及了人类共有的情感——对家庭的关爱和对困难的同情。它让人联想到责任、牺牲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朋友,他的家庭就是“家贫亲老”。他每天不仅要工作,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这种无私的奉献让我深受感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家贫亲老,责任如山,孝心如海,波澜不惊。”
看到“家贫亲老”这个词汇,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青年在简陋的家中照顾年迈的父母,背景音乐可能是柔和而感伤的钢琴曲。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sandwich generation”,指的是那些同时照顾年幼子女和年迈父母的成年人,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反映了跨代照顾的社会现象。
“家贫亲老”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家庭状况的词汇,更是一个反映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符号。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触及了人类共有的情感和道德观念。通过学和理解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
1.
【家】
词尾。
【组词】
成年家;整天家
2.
【贫】
(会意兼形声。从贝从分,分亦声。“贝”是古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表示贫困。本义:缺少财物,贫困。与“富”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贫,财分少也。 、 《庄子·让王》-无财谓之贫。 、 《说苑·杂言》-贫者,士之常也。 、 《左传·昭公十四年》。疏:“贫、穷相类。细言,穷困于贫。”-分贫振穷。 、 《论语》-贫而无谄。 、 《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楚人贫居。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组词】
贫难、 贫胎、 贫窭、 贫贱之交、 贫户、 贫交、 贫巷、 贫病、 贫汉
3. 【亲】
4.
【老】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引证】
《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 、 《礼记·曲礼》-七十以上曰老。 、 《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 、 《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 、 《管子·海王》注-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 、 《后汉书》-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组词】
老钝、 老家人、 老院子、 老丹青、 老行、 老姐、 老杜、 老羸、 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