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8:05
“宰桑”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蒙古语,原意为“宰相”或“大臣”。在古代蒙古帝国和后来的蒙古族政权中,宰桑是指高级行政官员,负责协助君主处理国家大事。
在文学作品中,“宰桑”常被用来指代有权势的政治人物,有时也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暗示其权力滥用或腐败。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涉及历史或民族文化的讨论中,它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民族学研究中,“宰桑”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宰桑”特指蒙古族政权中的高级官员,而“大臣”和“宰相”则更为通用,适用于多种文化和历史背景。
“宰桑”源自蒙古语“зайсан”,意为“宰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汉语中被借用并保留了其原始含义,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蒙古族文化中,“宰桑”代表着权力和智慧,是民族历史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提醒人们关注历史上的政治结构和权力运作。
“宰桑”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游戏,带有一定的神秘和复杂性。它也可能引发对历史人物的敬仰或批判。
在学习和研究蒙古族历史时,我经常遇到“宰桑”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蒙古帝国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那遥远的草原上,宰桑的智慧如星辰般璀璨,引领着民族的命运。”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宰桑坐在华丽的帐篷中,周围是忙碌的官员和侍从,背景音乐可能是悠扬的蒙古长调,这样的联想增强了词汇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大臣”、“宰相”在不同语言中有着对应词汇,如英语中的“Prime Minister”或“Chancellor”,它们在各自的语言和文化中也有着类似的地位和含义。
“宰桑”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术语,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同时也启发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对权力和智慧的思考。在学习语言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库,提升文化素养。
1.
【宰】
(会意。从宀(mián),从辛。“宀”表屋子。辛,奴隶,罪人。本义:充当家奴的罪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
2.
【桑】
(会意。从桑,从木。桑者。神桑也。本义:植物名)。
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 。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引证】
《说文》-桑,蚕所食叶木。 、 《贾子胎教》-桑者,中央之本也。 、 《礼记·内则》-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 《易·否》-系子包桑。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桑。 、 《穆天子传》-天子命桑。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组词】
桑麻、 桑土、 桑户、 桑里、 桑濮、 桑中、 桑落、 桑中之约、 桑中之奔、 桑间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