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5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9:03
“家贫如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家庭贫穷得就像被水洗过一样,什么都没有。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家庭非常贫穷,一无所有。
在文学作品中,“家贫如洗”常用来描绘主人公的悲惨境遇,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或他人的贫困状态。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贫困家庭的状况。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强调了极端的贫困状态。反义词则强调了极端的富有状态。
“家贫如洗”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贫困状态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极端贫困的情况。
在**文化中,贫困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因此“家贫如洗”这个成语在文学和社会讨论中经常出现。它不仅描述了物质上的贫困,也反映了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差异。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悲凉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贫困家庭的生活困境和无助感。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社会公平和贫困问题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朋友,他的家庭条件非常差,可以说是家贫如洗。但他非常努力学*,最终考上了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家贫如洗,心富如海,梦想在远方,不畏风雨来。”
想象一个破旧的房屋,空荡荡的房间,没有家具,只有一些简单的日常用品。这样的场景会让人感到一种凄凉和无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意思是穷得像教堂里的老鼠一样,因为教堂通常没有食物,老鼠也会很穷。
“家贫如洗”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贫困的状态,它在文学和社会讨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了解这个成语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也让我对贫困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丰富我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不生幼习儒业,颇读诗书,争夸家贫如洗。
母怜其幼,秀哀涕欲死,遂典资治任,俾老仆佐之行,半年始还。殡后,~。
1.
【家】
词尾。
【组词】
成年家;整天家
2.
【贫】
(会意兼形声。从贝从分,分亦声。“贝”是古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表示贫困。本义:缺少财物,贫困。与“富”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贫,财分少也。 、 《庄子·让王》-无财谓之贫。 、 《说苑·杂言》-贫者,士之常也。 、 《左传·昭公十四年》。疏:“贫、穷相类。细言,穷困于贫。”-分贫振穷。 、 《论语》-贫而无谄。 、 《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楚人贫居。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组词】
贫难、 贫胎、 贫窭、 贫贱之交、 贫户、 贫交、 贫巷、 贫病、 贫汉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洗】
洗脚。
【引证】
《说文》-洗,洒足也。
姓。同“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