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2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23:58
“宰木已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砍伐的树木已经弯曲”,比喻事物已经发展到不可逆转的地步,或者人已经衰老到无法挽回的状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衰败、衰老到了极点。
在文学作品中,“宰木已拱”常用来描绘历史的沧桑变迁或人物的晚年境遇。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人生哲学或某些特定情境时,仍会被引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文学评论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某些历史**或文学作品中的主题。
“宰木已拱”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宰木已拱,而社稷未定。”原意是指砍伐的树木已经弯曲,比喻国家的基础已经动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用来形容任何事物或人的衰败到了极点。
在传统文化中,“宰木已拱”常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晚年的哀思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反思。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哀伤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它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历史变迁或个人经历时使用这个成语,以表达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宰木已拱,昔日的繁华,如今只剩回忆。”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树木,弯曲的枝干,以及破败的古城墙。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起风吹过枯枝的声音,或是历史故事中的哀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ast one's prime”或“on the decline”,但这些表达没有“宰木已拱”那种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宰木已拱”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的主题,它在文学和历史讨论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不仅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还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文化和历史。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亦。
先君后数年弃诸孤,又十余年而应南来守庐陵,求访先君,则~矣。(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九)
1.
【宰】
(会意。从宀(mián),从辛。“宀”表屋子。辛,奴隶,罪人。本义:充当家奴的罪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
2.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3.
【已】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鸡鸣不已。 、 《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德音不已。 、 《史记·项羽本纪》-以故事得已。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孟子·告子上》-是亦不可以已乎? 、 《后汉书·列女传》-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组词】
不已
4.
【拱】
(形声。从手,共声。本义:抱拳,敛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拱,敛手也。 、 《论语》-子路拱而立。 、 《礼记·玉藻》-颐羀垂拱。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拱,谓合两手也。”-与我其拱璧。 、 《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组词】
拱默、 拱伏、 拱手听命、 拱候、 拱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