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4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42:52
无上菩提(梵文:Anuttara-samyak-sambodhi)是术语,字面意思为“无上的、完全的觉悟”。在中,菩提(Bodhi)指的是觉悟或智慧,而无上(Anuttara)表示没有比这更高的境界。因此,无上菩提特指佛陀所达到的最高觉悟状态,超越了一切其他形式的觉悟。
在经典和文献中,无上菩提常常用来描述佛陀的最终成就,以及修行者追求的最高目标。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象征智慧、解脱或精神上的完美。在口语中,由于其专业性和性质,可能不常见,但在**徒的交流中可能会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无上菩提源自梵文,随着的传播,这个词也被引入到中文和其他亚洲语言中。在的发展过程中,无上菩提的概念逐渐被深化和细化,成为**修行和教义的核心部分。
在文化中,无上菩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徒追求的最高精神目标。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常被用来鼓励人们追求精神上的提升和内心的平和。
无上菩提这个词给人一种崇高、神圣和深远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宁静、智慧和终极的解脱,激发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向往。
在个人生活中,无上菩提可以作为一个激励人心的目标,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追求内心的觉悟和智慧。
在诗歌中,可以将无上菩提融入到对自然美景的描述中,以此来象征自然界的和谐与智慧。
结合**音乐和图像,如佛像、莲花等,可以增强无上菩提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帮助人们更深地理解和感受这个概念。
在不同文化中,如印度教的“Moksha”或**教的“Salvation”,虽然含义不同,但都指向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或救赎,可以与无上菩提进行比较。
无上菩提作为一个术语,不仅代表了修行的最高目标,也提供了一个精神追求的典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的精髓,并在个人成长和精神探索中发挥作用。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
【菩】
菩提(音译):意为正觉。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
【引证】
《广韵》-菩,梵言菩提,汉言王道。
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亦指树名,即菩提树。
4.
【提】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提,挈也。 、 《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 、 明·魏禧《大铁锥传》-一贼提刀。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椊下提殴之。 、 《聊斋志异·促织》-提竹筒丝笼。
【组词】
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 提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