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6:10
猢狲入布袋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猴子进入布袋”。这个成语比喻人或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自由和灵活性,变得受限制或束缚。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在某种情境下失去了自由,或者行动受到限制。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某人被迫接受不喜欢的环境或条件。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限制。
同义词:束手束脚、受制于人、身不由己 反义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猴子通常象征着机智和灵活。因此,“猢狲入布袋”这个成语强调了失去这些特质的遗憾和无奈。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自由和灵活性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一种束缚和无奈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被迫放弃自由,生活在限制中的人们。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朋友在搬到一个新城市后,感到非常不适应,失去了以前的自由和快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猢狲入布袋,自由何处寻? 束缚的心,渴望飞翔的翼。”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只猴子被装进一个布袋的画面,这给人一种束缚和无奈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猴子在布袋中挣扎的声音,增加了这种束缚的生动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ke a fish out of water”,意思是感到不适应或不自在,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表达了失去原有环境的不适感。
通过学和分析“猢狲入布袋”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词汇,也让我对自由和束缚有了更深的思考。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成语,以增强我的表达能力。
僧曰:‘恁么即学人归堂去也。’师曰:‘猢狲入布袋。’
1.
【猢】
猴 。灵长类中除了人以外的成员
【组词】
猢狲王、
2. 【狲】 ——如“猢狲”(húsūn):猕猴的一种。
3.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4.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
5.
【袋】
(形声。从衣,代声。本义:有口的盛器,囊属。也指衣袋) 同本义。
【引证】
《南史·羊鸦仁传》-羊骨杂他骨,作五袋盛之。
【组词】
网袋;塑料袋;旅行袋;工具袋;子弹袋;烟叶袋;水泥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