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5:31
开衅(kāi xì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挑起争端”或“引发冲突”。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或某团体故意制造麻烦或冲突的行为。
开衅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开”意为开始或引发,“衅”意为裂缝或争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挑起争端”。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谐与避免冲突。因此,开衅这一行为通常被视为负面和不道德的。在现代社会,这一词汇仍然保留其负面含义,常用于批评那些故意制造麻烦的人。
开衅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冲突、不和与麻烦。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挑衅行为的厌恶或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一次开衅的言论而导致朋友间关系紧张的情况。这让我意识到言语的力量和责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寂静的夜里,
一声开衅的呼喊,
撕裂了和平的幕布,
唤醒了沉睡的冲突。
开衅可能让人联想到紧张的气氛、尖锐的争吵声或冲突的画面。在视觉上,可能会想到两个人面对面激烈争论的场景。
在英语中,与“开衅”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provoke”或“instigate”,它们都有挑起争端或冲突的含义。
开衅这一词汇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负面含义,常用于描述挑起争端的行为。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中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和影响。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复杂的社交和国际关系。
1.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開,张也。 、 《老子》十章-天门开阖。 、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 《易·系辞上》-开物成务。 、 《乐府诗集·木兰诗》-开我东阁门。 、 《资治通鉴·唐记》-遂开门纳众。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 、 《广东军务记》-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
【组词】
开城、 开门钱
2.
【衅】
(会意。从爨省,爨(cuàn),灶。从酉(yǒu),与酒有关,表祭祀。分,表示分布。合起来表杀牲以祭。本义:古代血祭新制的器物。杀牲,用其血涂于器物缝隙中来祭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釁,血祭也。 、 《周礼·大祝》。注:“谓荐血也。”-隋衅。 、 《周礼·小祝》-大师掌衅祈号祝。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以累臣衅鼓。 、 《礼记·乐记》-车甲衅而藏之府库。 、 《孟子》-将以衅钟。 、 《吕氏春秋·慎大》-衅鼓旗甲兵。 、 《管子·小问》。注:“杀牲以血浇落于社曰衅社。”-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 、 《韩非子》-缚之,杀以衅鼓。
【组词】
衅宝镇及宝器;衅钟;衅宝刀;衅社、 衅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