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2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21:26
词汇“体元居正”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较为文言或古风的词汇组合。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体元居正”字面意思可以拆分为“体”、“元”、“居”、“正”四个字:
综合来看,“体元居正”可能指的是保持身体或事物的原始状态,处于正确的位置或状态。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古风,它可能在古代文学、哲学或礼仪文献中出现,用以描述人或事物保持其本质和正统的状态。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学术或文化讨论中。
由于“体元居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古代文人对“体”、“元”、“居”、“正”四个字的组合使用,用以表达一种理想状态或哲学思想。
在**传统文化中,保持“体元居正”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有关,强调保持中正不偏,不随外界变化而失去自我。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庄重、正统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风骨和坚守。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生僻,个人在生活中可能较少遇到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体元居正”用于描述一个人物或场景,强调其保持本真和正直的品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文人端坐书案前,神态庄重,体现“体元居正”的精神。
由于这个词汇具有较强的文化特色,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体元居正”作为一个古风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保持本真和正直的重视。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1. 【体】 亲近的,贴心的。 家庭成员个人积蓄的(指财物)。
2.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首也。-元,始也。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 、 《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 《左传·哀公十一年》-归国子之元。 、 《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 、 《礼记·曲礼》。注:“头也。”-牛曰一元大武。 、 《新唐书》-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组词】
元首
3.
【居】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同本义 同: 踞
【引证】
《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 《史记》-不宜居见长者。 、 《左传》-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
4.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