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1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10:27
词汇“卿贰”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卿贰”进行深入分析:
“卿贰”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卿的副手”或“卿的次官”。在古代官制中,“卿”是指高级官员,而“贰”则表示副职或次级。因此,“卿贰”通常指的是高级官员的副手或次级官员。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卿贰”可能会出现在描述官职或官场关系的语境中。例如,在历史小说或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提到某位官员的“卿贰”,用以说明其官职地位。
“卿贰”一词源自古代官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官职名称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用语,因此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在古代**,官职体系严格,每个官职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地位。“卿贰”作为高级官员的副手,体现了古代官场中的等级制度和职责分工。
对于现代人来说,“卿贰”可能会带来一种古雅、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官场文化和礼仪。
由于“卿贰”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古风诗歌时,可以使用“卿贰”来描绘古代官场的场景:
朝堂之上,卿贰并立,
言辞之间,尽显风雅。
结合古代官服的图片,可以更好地理解“卿贰”的视觉形象。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的庄重和典雅。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官职副手概念可能存在,但具体的词汇和官制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英国的封建制度中,可能有类似的副手职位,但名称和职责会有差异。
“卿贰”作为一个古代官职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官制和文化的一部分。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对于语言学*和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意义。
1.
【卿】
(会意。甲骨文字形,像二人向食之形。《说文》:“从卯,皂(bī)声。”“卯,事之制也。”本义:飨食)。
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汉以前有六卿,汉设九卿,北魏在正卿下还有少卿。以后历代相沿,清末始废。
【引证】
《说文》-卿,六卿。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也。 、 《礼记·王制》。注:“上大夫曰卿。”-诸侯之上大夫卿。 、 《管子·揆度》-卿大夫豹饰。 、 《礼记·王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 《国语·晋语》-有卿之名。 、 、 《史记》-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荐笏言于卿士。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王公卿相。 、 清·周容《芋老人传》-有卿士。
【组词】
卿相、 卿贰
2.
【贰】
(会意。从贝,弍,(èr)声。本义: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当云副也,益也。”-贰,副益也。 、 《易·坎卦》-簋贰用缶。 、 《周礼·乃酒正》-大祭三贰。 、 《礼记·曲礼》-取贰绥。 、 《周礼·职内》-受其贰令。 、 《左传·僖公十五年》-其卜贰圉也。 、 《周礼·春官·大史》-以贰六官。 、 《礼记·少仪》-乘副车则式,佐车则否。
【组词】
贰佐、 贰相、 贰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