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4:54
词汇“卿曹”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属于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卿曹”进行分析:
“卿曹”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你们”或“你们这些人”,是一种较为文雅、尊敬的称呼方式,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卿”在古代汉语中是一种尊称,常用于称呼君主或高级官员;“曹”则有“辈”、“类”的意思,合起来“卿曹”即指“你们这一类人”。随着语言的发展,这种用法逐渐被更简洁的“你们”所替代。
在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使用“卿曹”这样的词汇体现了对听话者的尊重,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
使用“卿曹”会给人一种古雅、庄重的感觉,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宫廷、文人雅士的交往等场景。
在现代生活中,除非是在特定的历史剧表演或文学创作中,否则很少有机会使用“卿曹”。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使用“卿曹”来营造古代氛围,如:“卿曹听我一言,此去山高水长。”
结合古代宫廷的画面或古琴的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卿曹”所蕴含的古雅和尊贵。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因为“卿曹”具有鲜明的汉语文化特色。
“卿曹”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学习和理解古代汉语、文化时,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词汇。通过学习“卿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
1.
【卿】
(会意。甲骨文字形,像二人向食之形。《说文》:“从卯,皂(bī)声。”“卯,事之制也。”本义:飨食)。
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汉以前有六卿,汉设九卿,北魏在正卿下还有少卿。以后历代相沿,清末始废。
【引证】
《说文》-卿,六卿。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也。 、 《礼记·王制》。注:“上大夫曰卿。”-诸侯之上大夫卿。 、 《管子·揆度》-卿大夫豹饰。 、 《礼记·王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 《国语·晋语》-有卿之名。 、 、 《史记》-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荐笏言于卿士。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王公卿相。 、 清·周容《芋老人传》-有卿士。
【组词】
卿相、 卿贰
2.
【曹】
古代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即两曹。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两曹,今俗所谓原告被告也。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
【引证】
《资治通鉴》-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组词】
曹干、 曹掾、 曹务、 法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