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2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26:52
词汇“寺寝”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探讨。
“寺寝”字面意思是指寺庙中的寝室或休息场所。在古代,寺庙不仅是**活动的场所,也是僧侣们生活和休息的地方,因此“寺寝”指的是僧侣们在寺庙中的居住空间。
由于“寺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或历史研究中,可能会提及寺庙的布局和功能,这时“寺寝”可能会有所提及。
“寺寝”由“寺”和“寝”两个字组成。“寺”指寺庙,“寝”指休息或睡觉的地方。在古代汉语中,“寝”也常用来指代卧室或休息的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寺寝”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寺庙是和精神生活的中心,僧侣们在寺庙中的生活和修行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寺寝”反映了古代寺庙生活的细节,是了解古代**生活的一个窗口。
提到“寺寝”,可能会联想到宁静、简朴的修行生活,以及与世无争的**氛围。这种联想可能会带来一种平和、远离尘嚣的情感反应。
由于“寺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它更多地出现在历史学*或文化研究中。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寺庙生活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寺寝”这个词汇来描绘僧侣们的日常生活:
晨钟暮鼓间,寺寝静无声,
僧侣心无扰,禅灯照夜明。
想象一座古老的寺庙,夜晚时分,僧侣们在寺寝中静静地打坐或休息,这种场景可能会带来一种宁静和安详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如**盛行的日本,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寺庙中的居住空间,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具体的词汇和用法会有所不同。
“寺寝”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寺庙生活的细节,是了解传统文化和生活的一个窗口。在学*这个词汇时,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文献和文化研究来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1.
【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 、 《一切经音义》-寺,治也,官舍也。 、 《三苍 》-寺,官舍也。 、 《广雅》。按,朝中官曹所止理事之处。-寺,官也。 、 《汉书·何竝传》。注:“诸官曹之所,通呼为寺。”-令骑奴还至寺门。 、 《汉书·元帝纪》。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城郭官寺。 、 左思《吴都赋》-列寺七里。
【组词】
寺正、 寺舍、 寺库、 寺省、 寺曹、 寺署、 寺卿、 寺棘、 寺丞
佛教的庙宇。
【引证】
《广韵》-寺,汉西域白马驼经来,初止于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置白马寺。 、 杜牧《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组词】
寺宇、 寺刹、 寺主、 寺庵、 寺寝
2.
【寝】
(形声。从宀,侵声。本义:睡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寢,卧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论语·公冶长》-宰于昼寝。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战国策·齐策》-暮寝而思之。 、 《资治通鉴·唐纪》-元济尚寝。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寝必重褥。 、 清·魏禧《大铁椎传》-既同寝。
【组词】
寝不成寐、 寝不安席、 寝卧、 寝床、 寝息、 寝衾、 寝宿、 寝饭、 寝兴、 寝膳、 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