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3:07
对面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在某个位置或方向的另一侧,与某人或某物相对的位置。它可以用来描述空间上的相对位置,也可以用来比喻性地指代对立的观点或人。
对面 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对面 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语言的发展,其用法逐渐丰富,从简单的空间描述扩展到比喻性的对立关系。
在文化中,对面** 常常与对称、平衡的概念相联系。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中,对称的布局和对面的设计常常被认为是和谐的象征。
对面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对立、对比或是某种形式的平衡。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一种期待或好奇,想知道对面是什么,或是对面的人在想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对面 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词汇。例如,当我在餐厅点餐时,服务员可能会问我:“您的座位在对面还是旁边?”
在诗歌中,对面 可以用来创造一种对比或对立的意境:
夜幕降临,星辰对面, 光与暗,交织成篇。
对面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两个人或物体相对而立,中间隔着一定的空间。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对话或争论的声音。
在英语中,对面 可以翻译为 "opposite" 或 "across from"。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这个概念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是相似的。
对面 这个词汇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描述了空间关系,还常常用来比喻对立或对比。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灵活运用,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性。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