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10:2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0:23:34
次生林:次生林是指在原有森林被砍伐或破坏后,自然恢复或人工促进恢复形成的森林。它通常由先锋树种开始,逐渐演替为更为复杂的生态系统。
“次生林”一词源自生态学,强调森林的次级或后续形成过程。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这一词汇在公众和学术界的认知中逐渐普及。
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次生林的概念被广泛用于教育和宣传,强调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次生林让人联想到自然的坚韧和生命的循环,带来一种希望和宁静的情感。
在参与的一次植树活动中,我亲眼见证了次生林的形成过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次生林比喻为心灵的治愈之地,象征着创伤后的重生和成长。
通过观看次生林的图片和视频,可以感受到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听觉上,鸟鸣和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secondary forest”,德语中的“Nachwuchsforst”,都指代类似的概念,强调森林的次级形成。
次生林不仅是生态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自然的恢复力和我们对环境的影响,对于理解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具有重要意义。
1.
【次】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檀弓上》注-次,舍也。 、 《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师伐郑,次于鱼陵。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泰伯素服郊次。 、 《书·泰誓中》-王次于河朔。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3.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