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6:50
再则 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作连词,表示在已经提到的事物或情况之外,还有其他的事物或情况需要考虑或提及。它强调的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或添加新的内容。
“再则”由“再”和“则”两个字组成。“再”表示重复或进一步,“则”表示规则或情况。在古代汉语中,“再则”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其基本含义,用于连接和补充。
在**文化中,强调全面和周到的考虑是一种美德。因此,“再则”这样的词汇在表达时常常体现出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考虑。
“再则”给人一种稳重和周全的感觉,使用时往往伴随着对问题深入思考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再则”来补充我的观点或建议,特别是在需要全面考虑问题时。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再则”来增加诗句的层次和深度,例如:“春风拂面,再则,花香满径。”
想象一幅画面,春风拂面,花香四溢,再则,鸟语啁啾,这样的场景通过“再则”连接,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感官体验。
在英语中,“furthermore”或“moreover”可以对应“再则”的用法,都用于引入额外的信息或观点。
“再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帮助我们在表达时更加全面和深入。在学*语言和进行表达时,掌握和灵活运用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再】
(会意。小篆:从一,冓(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再,一举而二也。 、 《周礼·司刺》-再刺再宥再赦。 、 《周礼·巾车》-樊缨十有再就。 、 《礼记·玉藻》-酒肉之赐弗再拜。 、 《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过言不再。 、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再战而烧夷陵。 、 《后汉书·张衡传》-再迁为太史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枪再击。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再则曰老大帝国。
【组词】
再录一堂、 再速、 再二、 再之、 再眠
2.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