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1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14:13
戎马之地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战争和军事活动频繁发生的地方”。其中,“戎马”指的是军队和战马,象征着战争和军事;“之地”则表示地点或区域。因此,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历史上或现实中军事冲突频繁、军队驻扎的地区。
“戎马”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军队和战马,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代战争和军事活动。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如《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就有使用。
在**文化中,“戎马之地”常常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军事冲突的象征,也是历史变迁和民族精神的体现。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壮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英雄的牺牲和历史的沧桑。它激发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英雄的敬仰。
在我的生活中,这个词汇让我想起了历史课上学*的**古代战争,以及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而战的英雄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戎马之地,风沙漫天,英雄泪,洒满黄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荒凉的战场,风沙中隐约可见战旗飘扬;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悲壮的交响乐,唤起对战争和英雄的深刻记忆。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attlefield”或“war zone”,它们在意义上与“戎马之地”相近,但文化和历史背景有所不同。
“戎马之地”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地理或军事的术语,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情感的符号。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历史,同时也激发我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敬仰。
齐神武以晋阳~,霸图攸属,练兵训旅,遥制朝权,鄴都机务,情寄深远。
1.
【戎】
(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戎,兵也。 、 《礼记·月令》-以习五戎。 、 《礼记·王制》。注:“军器也。”-戎器不粥于市。 、 《易·同人》-伏戎于莽。 、 《诗·大雅·抑》-弓矢戎兵。
【组词】
戎仗、 戎器、 戎储、 戎钺、 戎具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