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3:34
戎首(róng shǒu)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军事或战争的领导者,特别是指发动战争的一方。在古代,这个词通常用来指代挑起战争的君主或将领。
戎首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战争的背景或战争的发动者,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其为战争的罪魁祸首。在口语中,这个词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历史叙述或军事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军事学,戎首用于指代战争的策划者和执行者。
戎首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戎”指的是军事或战争,“首”则是指领导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传统文化中,戎首**常与战争、冲突和权力斗争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用于历史教育和军事教育中,用以警示战争的破坏性和领导者的责任。
戎首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领导者的责任。它可能引发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和对战争发动者的谴责。
在个人经历中,戎首这个词可能在与历史学*或军事讨论相关的情境中出现,用以分析历史**或讨论军事策略。
在诗歌中,戎首可以用来描绘一个战争场景,如:“在那血染的战场上,戎首的旗帜飘扬,士兵们的呐喊响彻云霄。”
戎首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景象,如战鼓声、士兵的呐喊和飘扬的军旗。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使用“warlord”或“aggressor”来对应戎首的概念,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戎首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虽然在现代使用中不如古代频繁,但它仍然是理解历史和军事文化的重要词汇。通过对戎首*的学,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战争与领导者的复杂关系。
1.
【戎】
(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戎,兵也。 、 《礼记·月令》-以习五戎。 、 《礼记·王制》。注:“军器也。”-戎器不粥于市。 、 《易·同人》-伏戎于莽。 、 《诗·大雅·抑》-弓矢戎兵。
【组词】
戎仗、 戎器、 戎储、 戎钺、 戎具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