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4:51
画水镂冰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水中作画,在冰上雕刻”。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做事徒劳无功,因为水和冰都是无法保持形状的物质,所以在它们上面作画或雕刻最终都会消失,象征着努力白费,没有结果。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如水和冰的特性,来比喻人的行为和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用以形容无效的努力。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效率和结果的重视。它强调了行动的实际效果,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考虑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失望的感觉,因为它描绘了一种无法控制和改变的情况。它让人联想到那些看似美好但实际上无法实现的梦想和计划。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见过一个团队在项目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源,但最终因为策略不当而失败,这就像是在画水镂冰,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在冰上雕刻着希望的图腾,
随着春风的轻抚,渐渐消融。
画水镂冰的梦,终究是空,
留下的,只是心中的痛。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湖面上雕刻冰花,但随着太阳的升起,冰花逐渐融化,最终消失无踪。这种场景带来一种凄凉和无奈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hiseling at the air" 或 "painting on water",虽然不如 "画水镂冰" 那样形象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类似的无用和徒劳的意味。
"画水镂冰"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要考虑方法的有效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画水镂冰,与时消释。
1.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2.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3.
【镂】
(形声。从金,娄声。本义:可供雕刻的坚铁)。
金刚钻。
【引证】
《书·禹贡》。孔传:“镂,刚铁。”-厥贡璆、铁、银、镂、砮磬。
4.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