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4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44:08
完美:形容词,指事物达到了最高标准,没有缺点或瑕疵。它通常用来描述理想状态或极致的成就。
“完美”源自拉丁语“perfectus”,意为完成或完善。在英语中,它经历了从动词到形容词的演变,逐渐固定为描述最高标准的词汇。
在许多文化中,“完美”被视为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在个人成就和美学领域。然而,过度追求完美可能导致压力和不满,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也强调接受不完美和自我宽容的重要性。
“完美”通常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如满足、赞赏和敬佩。它也可能引发对理想化状态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批判。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追求完美的挑战,比如在学术项目中力求每一部分都无懈可击,虽然最终成果令人满意,但也体会到了过度追求完美带来的压力。
诗歌: 在晨曦的微光中, 她的笑容,完美无瑕, 如春日的花朵, 绽放在我的心田。
视觉:想象一幅画作,每一笔都精确到位,色彩和谐,构图平衡,呈现出完美的视觉效果。 听觉:聆听一首古典音乐,每个音符都精确无误,旋律流畅,和声丰富,带来完美的听觉享受。
在不同语言中,“完美”的对应词汇如法语的“parfait”,德语的“perfekt”,都传达了类似的高标准和理想状态。
“完美”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词汇,它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激励人们追求卓越。然而,理解和接受不完美也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部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恰当地使用“完美”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1.
【完】
(形声。从宀(mián),元声。“宀”与房屋有关。本义:完备,完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完,全也。 、 《荀子·劝学》-巢非不完也。 、 《荀子·议兵》-完全富足而趋赵。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 、 《三国志·华佗传》-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 、 《战国策·秦策一》-不如伐蜀之完也。 、 贾谊《治安策》-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 、 宋·苏洵《六国论》-不能独完。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无一完者。
【组词】
完计、 完完、 完充、 完锐、 完块、 完篇、 完丽、 完垒、 完名、 完书、 完德
2.
【美】
(会意。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本义:味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美,甘也。 、 《管子·五行》。注:“谓甘露醴泉之类也。”-然后天地之美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食必珍美。
【组词】
美酒;美甘甘、 美味、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