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0:21
词汇“活鳞”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活”通常指有生命、活动的,而“鳞”则是指鱼类或其他某些水生动物体表的覆盖物,如鱼鳞。因此,“活鳞”可以理解为指有生命的、活动的鳞片,或者是指某种生物体表的鳞片在活动状态下的样子。
由于“活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活”和“鳞”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下的描述。
在某些文化中,如**传统文化,龙的形象常常与“活鳞”相关联,龙被描绘为拥有生动、活动鳞片的神秘生物。
由于“活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特定的创作或讨论中,如写作神话故事或讨论生物学话题时,可能会用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月光下,那龙的活鳞
闪烁着银色的光芒,
每一块鳞片,都是夜的守护者,
静静地,守护着古老的秘密。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用于描述神话生物的鳞片,如西方文化中的龙或海怪。
“活鳞”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使用主要集中在特定的文学或神话语境中。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相关文化和文学作品中的描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用,但在特定的创作和讨论中,它提供了一种生动和形象的表达方式。
1.
【活】
(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生存。与“死”相对。
【引证】
《诗·邶风·击鼓》-不我活兮。 、 《书·太甲》-不可活。 、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 、 《楚辞·天问》-巫何活焉?
【组词】
鱼在水里才能活;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活头儿
2.
【鳞】
(形声。从鱼,粦(lìn)声。本义:鱼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鳞,鱼甲也。 、 扬雄《羽猎赋》-鳞罗布烈。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鳞浪层层。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鳞爪飞扬。 、 唐·李朝威《柳毅传》-朱鳞大鬣。
【组词】
鳞爪、 鳞沦、 鳞接、 鳞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