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5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59:56
“活鲜鲜”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食物非常新鲜,仿佛刚刚捕获或采摘,状态活跃,充满生机。这个词汇强调了食物的新鲜程度和生命力,给人一种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感觉。
在文学作品中,“活鲜鲜”可能用来形容自然景观或食物,传达一种生动和鲜活的氛围。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来形容刚买回来的海鲜或农产品,强调其新鲜程度。在专业领域,如餐饮业或农业,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产品的质量标准。
同义词:新鲜、生鲜、鲜活 反义词:陈旧、腐烂、不新鲜
同义词中,“新鲜”和“生鲜”更侧重于时间上的新近,而“鲜活”则更强调生命力和活力。反义词则表达了与“活鲜鲜”完全相反的状态。
“活鲜鲜”这个词汇可能是由“活”和“鲜”两个字组合而成,强调了“活着”的状态和“新鲜”的特质。在汉语中,这种重复使用同一字来加强语气的现象较为常见。
在**文化中,食物的新鲜度被高度重视,尤其是在饮食文化中。“活鲜鲜”这个词汇反映了人们对食物质量的追求和对自然状态的尊重。
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健康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自然、清新和活力。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活鲜鲜”来形容我刚从市场买回来的蔬菜或水果,分享它们的新鲜和美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晨光中,活鲜鲜的露珠,闪烁着生命的光辉。”
看到“活鲜鲜”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清晨的市场,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它们散发出的自然香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resh and lively”,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传达了相似的新鲜和活力感。
“活鲜鲜”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它不仅描述了食物的新鲜状态,还传达了一种生命力和活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对食物和自然美的感受。
1.
【活】
(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生存。与“死”相对。
【引证】
《诗·邶风·击鼓》-不我活兮。 、 《书·太甲》-不可活。 、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 、 《楚辞·天问》-巫何活焉?
【组词】
鱼在水里才能活;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活头儿
2.
【鲜】
非常少,很不多。
【引证】
《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史记·货殖列传》-原小则鲜。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以约失之者鲜矣(由于俭约而犯过失的人很少)。 、 宋·周敦颐《爱莲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清·方苞《狱中杂记》-鲜不疫矣。
【组词】
鲜薄、 鲜言、 鲜胄、 鲜浅、 鲜乏、 鲜少
缺少;不足。
【引证】
李密《陈情表》-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3.
【鲜】
非常少,很不多。
【引证】
《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史记·货殖列传》-原小则鲜。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以约失之者鲜矣(由于俭约而犯过失的人很少)。 、 宋·周敦颐《爱莲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清·方苞《狱中杂记》-鲜不疫矣。
【组词】
鲜薄、 鲜言、 鲜胄、 鲜浅、 鲜乏、 鲜少
缺少;不足。
【引证】
李密《陈情表》-既无叔伯,终鲜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