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4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43:23
农妇:指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女性,通常与耕作、种植、养殖等农业活动相关。
农妇一词由“农”和“妇”两个字组成。“农”指农业,“妇”指女性。在古代,农妇的概念就已经存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妇的角色和地位也在不断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农妇常常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基石。她们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家庭的主要照顾者。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妇的数量逐渐减少,但她们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
农妇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勤劳、朴实、坚韧等正面品质。在情感上,农妇的形象常常激发人们对农村生活和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敬意。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农妇每天辛勤地劳作,她们的坚韧和乐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记得有一次,我帮助一位农妇收割庄稼,她那种不畏艰辛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诗歌:
晨曦微露,农妇起早,
田间地头,汗水滴落。
岁月如歌,勤劳不辍,
农妇之名,永驻心窝。
在不同文化中,农妇的概念和形象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印度,农妇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同样重要,但在社会地位和待遇上可能存在差异。
农妇一词不仅代表了农村女性的劳动形象,也反映了农业社会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对农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农村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辛勤与坚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农妇这一词汇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情感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尊重。
1.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