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1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11:05
词汇“招礼”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领域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招”通常指招引、招待或招聘等动作,“礼”则指礼仪、礼物或礼貌等含义。结合这两个字,“招礼”可能指的是一种招待或迎接时所用的礼仪或礼物。
“招礼”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在招待客人或迎接某人时所采用的礼仪或赠送的礼物。
在不同的语境下,“招礼”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由于“招礼”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可能是由“招”和“礼”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描述特定的接待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接待礼仪非常重要,“招礼”可能体现了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在现代社会,这种词汇可能更多用于描述正式或隆重的接待场合。
“招礼”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尊重和欢迎的情感,它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和礼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接待重要客人或参加正式活动时使用“招礼”这一概念,以确保接待得体。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招礼迎客,花香满径,笑语盈庭。”
想象一下,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庭院中,主人正以精美的招礼迎接贵宾,周围是悠扬的古琴声和花香四溢的景象。
在不同文化中,接待礼仪和礼物赠送的方式各不相同。例如,西方文化中可能更注重直接和简洁的接待方式,而东方文化则可能更注重礼仪和细节。
“招礼”这一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接待礼仪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中的礼仪规范。
1.
【招】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招,手呼也。 、 《楚辞·招魂序》-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 《史记·项羽本纪》-招樊哙出。 、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组词】
招迎、 招求、 招招、 招诱、 招护、 招应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