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7:14
告示:指公开宣布或通知某事的文字或口头声明,通常用于传达重要信息或指示。
告示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公开宣布的文字或口头声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涵盖了更广泛的通知和公告形式。
在传统文化中,告示常用于传达重要信息,如科举考试的告示、政府政策的告示等。在现代社会,告示在公共管理和信息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告示一词常带有一种正式和权威的感觉,可能引起人们对重要信息的注意和关注。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秩序、规则和公共利益。
在日常生活中,告示常用于通知重要**或变化,如小区的停水告示、公司的会议通知等。这些告示帮助人们及时了解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诗歌:
告示贴在墙,字字重千钧,
明日**会,齐聚操场心。
故事:
小镇的广场上,突然出现了一张告示,宣布即将举办一场盛大的庆典。居民们纷纷议论,期待着这场前所未有的盛会。
视觉:告示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张张贴在墙上的纸张,上面印有重要的信息和指示。 听觉:告示可能让人联想到广播中的通知声,或是人们在阅读告示时的讨论声。
在英语中,告示可以对应为“notice”或“announcement”,用法和含义相似,但具体语境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告示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传达信息,还体现了社会秩序和文化传统。通过对告示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告】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 、 《书·金滕》-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 《易·益》-告公用圭。 、 《诗·齐风·南山》-必告父母。 、 《仪礼·乡射礼》-以告于乡先生君子。 、 《尔雅·释言》-告,请也。 、 《吕氏春秋·赞能》-敢以告于先君。 、 《书·康王之诰》-敢敬告天子。 、 《书·甘誓》-予誓告汝。 、 《书·汤诰》-诞告万方。 、 《列子·杨朱》-不告而娶。 、 诸葛亮《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资治通鉴·唐纪》-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
【组词】
告事、 告报、 告变、 告荒
2.
【示】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qí)。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
显现;表示。
【引证】
《华严经音义》-示,现也。 、 《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 《苍颉篇》-示,现也。 、 《战国策·秦策》-武王示之病。 、 《楚辞·怀沙》-穷不得所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 《三国演义》-斩使以示威。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组词】
示像、 示疾、 示现、 示贬于褒、 示重、 示问、 示俭、 示优、 示惩、 示怀、 示导、 示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