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1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12:18
“凶仪”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不吉利的仪式或活动,尤其是在丧葬或祭祀中表现出的不祥之兆或不吉利的仪式。它强调了一种负面的、不祥的氛围或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凶仪”可能被用来描述一场悲剧或不幸的预兆,增强故事的紧张和悲剧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人们可能会用其他表达来描述类似的不吉利或仪式。在专业领域,如民俗学或人类学,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分析和讨论不同文化中的丧葬*俗和仪式。
同义词之间细微差别在于“凶仪”更侧重于仪式或活动本身,而“凶兆”等词则更多指预兆或迹象。
“凶仪”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凶”和“仪”两个字组成。“凶”字自古以来就有不吉利的含义,“仪”则指仪式或礼仪。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丧葬仪式非常重视,而“凶仪”则强调了这些仪式中的不吉利或不祥的方面。它反映了人们对死亡和不幸的恐惧和敬畏。
提到“凶仪”,人们可能会联想到阴森、悲伤和恐惧的情感。这个词可能会唤起对死亡和不幸的深刻思考,影响人们对生命和存在的看法。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或描述某些不吉利的仪式或**时,人们可能会间接地表达类似的情感或想法。
在创作中,可以将“凶仪”融入到一个故事的背景中,用以描绘一个充满不祥预兆的场景,增强故事的氛围和深度。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一些传统的丧葬仪式,通过视觉元素传达“凶仪”的氛围。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低沉、悲伤的旋律来增强这种不祥的感觉。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和理解。例如,在西方文化中,“funeral rites”(葬礼仪式)可能更侧重于仪式的正式和庄重,而不特别强调其不吉利的方面。
“凶仪”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含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仪式,还传达了一种深层的情感和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1.
【凶】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 《尔雅》-凶,咎也。 、 《易·系辞》-吉凶者,言乎其得也。 、 《书·洪范》-一曰凶短折。 、 《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日月告凶。 、 《楚辞·卜居》-“此孰吉孰凶?”
【组词】
凶兆、 凶宿、 吉凶未卜;凶星
2.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