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3:00
住校:指学生在学校提供的宿舍中居住,通常是为了方便上学,减少通勤时间,以及更好地参与学校活动。
住校一词由“住”和“校”两个字组成,直译为“住在学校”。这个词在中文里相对现代,随着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学校宿舍的普及而逐渐被广泛使用。
在**,住校是许多学生教育经历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寄宿制学校。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社交能力,同时也是家庭和社会对教育投入的一种体现。
住校可能让人联想到青春、友谊和成长。对于一些人来说,住校生活是充满挑战和乐趣的,而对于另一些人,则可能意味着孤独和适应新环境的困难。
个人经历中,住校可能是一段难忘的时光,比如结识了一生的朋友,或是学会了如何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
在诗歌中,住校可以被描绘为青春的象征:
在住校的夜晚,星光与书页共舞,
青春的梦想在宿舍的窗边轻轻摇曳。
住校可能让人联想到宿舍的温馨灯光、学生们的欢声笑语,或是夜晚安静的图书馆。
在不同文化中,住校的概念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国家,住校可能更加普遍,且宿舍文化更加开放和自由。
住校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方式,也承载了教育、社交和个人成长的多种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住校的多种语境和情感联想,有助于更丰富地表达和沟通。
这个学校约有500 名~生。
1.
【住】
(形声。从人,主声。本义:停留)。
同本义(站住)。
【引证】
《后汉书·蓟子训传》-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 、 《后汉书》-春光已向梅梢住。 、 《南齐书·张融传》-融为中书郎,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 、 萧悫《春日曲水》-舞余香尚存,歌尽声犹住。
【组词】
住歇、 住滞、 住后、 住锡
2.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