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7:39
拘传:这是一个法律术语,指的是司法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强制传唤,要求其到案接受调查或审判的行为。拘传通常是在有逃跑风险或不配合调查的情况下使用。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拘传可能被用来描绘紧张的情节或法律冲突,增强故事的戏剧性。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拘传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法律案件或电视剧情时。 专业领域:在法律专业领域,拘传是一个常用且精确的术语,用于描述司法程序中的一个步骤。
同义词:传唤、强制传唤 反义词:自愿出庭、自首
词源:拘传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拘”意为限制、控制,“传”意为传唤、传达。 演变: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拘传的定义和应用逐渐规范化,成为现代司法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法治社会中,拘传是确保司法公正和程序正义的重要手段。它体现了法律的权威和不可侵犯性,同时也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拘传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严肃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法律的威严和不可逃避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拘传通常不会直接涉及,但在观看法律题材的电视剧或新闻报道时,可能会频繁接触到这一概念。
在诗歌中,拘传可以被用来象征不可逃避的命运或责任:
法律的铁链无声拘传,
命运的齿轮无情转动,
每个人都在其轨道上,
无法逃脱,无法回避。
视觉:拘传可能让人联想到警察手持拘传令,严肃地走向嫌疑人的场景。 听觉:拘传的声音可能是法庭上法官严肃的宣读声,或是警车警笛的呼啸声。
在不同法律体系中,拘传的概念和实施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美国的逮捕和传唤程序与**的拘传有所区别,但核心目的都是确保司法程序的顺利进行。
拘传作为一个法律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直接使用,但它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法律程序和法治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拘传的准确使用可以增强论述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1.
【拘】
(会意。从手,从句,句亦声。本义:拘留,拘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拘,止也。 、 《易·说卦》传-艮为拘随物系之。 、 《易·随》-拘系之乃从。 、 《周易》-盖文王拘而演。 、 《韩非子·十过》-狎徐君,拘齐庆封。
【组词】
拘证、 拘刷、 拘究、 拘制、 拘责、 拘闭
2.
【传】
驿站所备的车。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 、 《韩非子·爱臣》-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
驿站;驿舍。
【引证】
《战国策·齐策五》-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 、 《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
【组词】
传车、 传吏、 传马、 传乘、 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