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2:09
漂泊羁旅 这个词汇由两个词组成:“漂泊”和“羁旅”。
结合起来,“漂泊羁旅”描述的是一种长期在外,无固定居所,且常常感到孤独和思乡的生活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漂泊羁旅”常与文人墨客的流浪生活相联系,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许多诗作都反映了这种生活状态。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描述移民、流浪者等群体的生活状态。
这个词汇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让人联想到远离家乡的旅人,面对未知和挑战时的无助和迷茫。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可能与旅行、搬家或职业变动等经历相关,描述那些在变化中寻找稳定和归属感的时刻。
在诗歌中,可以将“漂泊羁旅”融入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漂泊羁旅,心随云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ndering life”或“nomadic existence”,但这些词汇可能没有“漂泊羁旅”所带有的深刻情感色彩。
“漂泊羁旅”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状态,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深度。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
1.
【漂】
古水名。
【引证】
《山海经》-又南有山,漂水出焉。
没付欠账。
【引证】
《孽海花》-上仔客人个当,一千多局账漂下来。
2. 【泊】 粘。
3.
【羁】
(会意。从网(罒),从革(皮革),从马。合起来表示用皮革制成的网络来把马络住。本义:马笼头)。
同本义。
【引证】
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红牛缨绂黄金羁。
【组词】
羁縻、 羁勒
4.
【旅】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小篆字形,表示旌旗;从“从”,表示众人,即士兵。本义: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
军队编制单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齐制二千人为旅。现代指师以下的单位,基本上由司令部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团或大队组成的战术和行政单位。
【引证】
《说文》-旅,军之五百人为旅。 、 庾信《哀江南赋序》-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 、 《孙子·谋攻》-全旅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