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2:02
残疾人: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那些在身体、精神或感官功能上存在长期损伤,导致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需要特殊照顾或辅助工具的人。基本含义是指那些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其身体或智力功能受到限制,无法像普通人一样进行日常活动的人。
在不同的语境中,“残疾人”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会有所不同:
“残疾人”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但其具体词源难以追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残疾认识的深化,这个词汇的含义和使用方式也在不断演变,更加强调尊重和平等。
在**,随着社会福利和法律的完善,对残疾人的关注和保护逐渐增强。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残疾人提供了法律保障,促进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包容和尊重。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同情、尊重或反思的情感反应。它提醒我们关注社会的不平等,并思考如何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环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为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的活动,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他们的需求和挑战,也增强了我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无声的世界里,他用画笔诉说,每一笔都是对生活的热爱,每一个色彩都是对世界的理解。”
看到“残疾人”这个词汇,我可能会联想到轮椅、导盲犬或助听器等辅助工具,以及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强生活的人们。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disabled person”或“person with disability”。在西方文化中,更倾向于使用“person-first language”,即强调个体先于其残疾。
通过对“残疾人”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这个词汇不仅是描述一个群体的标签,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包容的催化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谨慎和尊重地使用这个词汇,并努力促进一个无障碍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疾】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轻微的叫疾。
【引证】
《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疾,病也。 、 《韩非子·喻老》-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