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1:46
“残秋”字面意思指的是秋天的末尾,即深秋时节。它通常用来描述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即将来临的时期,这个时期往往伴随着落叶、凉风和日渐减少的日照。
在文学中,“残秋”常用来营造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如在诗歌中描述秋天的哀愁和岁月的流逝。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残秋”来形容天气的转凉或季节的更替。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农业,可能会用更具体的术语来描述这个时期。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时间点略有不同,“深秋”和“暮秋”更强调秋天的深入和接近尾声,而“晚秋”则更多指秋天的后期。
“残秋”一词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对季节变化的感知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逐渐增多,成为描述秋天末尾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秋天往往与收获和成熟相关联,而“残秋”则带有一种季节即将结束的哀愁感,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残秋”给我的情感反应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去的怀念。它让我联想到金黄色的落叶、凉爽的秋风和宁静的黄昏。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秋天即将结束时,我总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感,仿佛一年的美好时光即将逝去。这时,我会选择去公园散步,感受“残秋”的宁静和美丽。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残秋”:
残秋的风,轻轻吹过,
带走了夏日的余温,
留下了金黄的回忆,
在心中慢慢沉淀。
“残秋”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片金黄色的树林,落叶缓缓飘落,背景音乐是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忧伤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ate autumn”或“autumn's end”,它们在描述季节的末尾时具有相似的情感色彩。
通过对“残秋”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的应用。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季节时期,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情感色彩和文化背景,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秋,禾谷熟也。 、 《尔雅》-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 、 《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秋者,少阴之选也。 、 《月令章句》-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 宋·范成大《颜桥道中》-处处田畴尽有秋。 、 赵树理《福贵》-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
【组词】
麦秋、 秋麦、 秋禾、 秋成、 秋苗、 秋实、 秋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