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8:40
“三复”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三次重复”或“反复三次”。在古代汉语中,它常用来表示对某件事情的重视,通过多次重复来强调其重要性。
在文学作品中,“三复”常用于描述人物对某件事情的反复思考或强调。在口语中,它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古风的表达中仍可见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三复”可能被用来分析文本中的重复结构或主题。
“三复”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诗经》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和学术语境中仍保持其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数字“三”常被赋予特殊的意义,象征着完整或多次。因此,“三复”在文化上也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表示对某事的重视和强调。
“三复”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和严肃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对某事的深思熟虑和认真对待。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一种对重要事物的敬畏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古文时遇到“三复”这个词,它帮助我理解了作者对某些观点的强调和重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复”:
月光三复照,夜深人静时。
思绪三复转,梦回故园迟。
视觉上,“三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书卷上反复书写的文字,给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沉淀感。听觉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缓慢而有节奏的吟诵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三复”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repeatedly”或“thrice”来传达相似的意思。
“三复”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语言价值,它不仅传达了重复的动作,还强调了其重要性和深思熟虑的态度。在学*和使用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度。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