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6:39
漠北:字面意思是指“沙漠以北”的地区。在历史上,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即今天的蒙古国和的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漠北一词源于古代对北方沙漠地区的称呼,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指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在古代文献中,漠北常与边疆、战乱等概念联系在一起。
在**历史上,漠北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界的地带,多次成为战争和民族迁徙的舞台。它不仅是地理上的分界线,也是文化、经济和政治上的分界线。
漠北给人以荒凉、遥远、坚韧的印象。它象征着边疆的坚守和民族的融合,同时也让人联想到古代英雄的征战和现代人的探险精神。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曾有幸穿越内蒙古的草原,亲眼见到漠北的辽阔与壮美。那里的自然风光和牧民的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漠北:
漠北的风,吹过千年古道, 带走了战马的嘶鸣,留下了草原的歌谣。
在其他语言中,如蒙古语,漠北可能被称为“Хойд”(Khoyd),意为“北方”。在不同的文化中,漠北都有着类似的边疆和游牧民族的象征意义。
通过对漠北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词汇在历史、文化和地理上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方位,更是文化和历史的交汇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漠北这个词能够激发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思考。
1.
【漠】
(形声。从水,莫声。本义:沙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漠,北方流沙也。 、 《楚辞·疾世》-逾陇堆兮渡漠。 、 唐·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组词】
漠北,漠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北)的地区、 漠野
淡泊,恬淡,即不追求名利。
【引证】
《庄子·知北游》-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
2.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