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9:49
乡绅一词源自**古代,指的是居住在乡村中的有地位、有财产、有文化修养的地主或士人。他们通常在地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既是地方的实际统治者,也是文化和道德的维护者。
在文学作品中,乡绅往往被描绘为传统价值观的守护者,有时也可能是保守势力的代表。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着守旧和脱离现实。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乡绅的研究则更加注重其社会地位、经济角色和文化影响。
乡绅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士族阶层,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其含义和指涉对象也有所变化。在明清时期,乡绅的概念更加明确,指的是那些有功名但未入仕的地方士人。
在**传统文化中,乡绅被视为地方秩序的维护者,他们不仅管理着土地和财产,还负责教育和道德的传播。在社会变革中,乡绅阶层逐渐消失,但其影响在某些地区和文化中仍然可见。
乡绅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封建社会的保守和封闭,也可能让人想到那些致力于地方发展的有识之士。情感上,它可能带有一定的怀旧和批判色彩。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退休的教师,他被村民们尊称为乡绅,因为他不仅学识渊博,还经常帮助解决村里的各种问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乡绅:
古道旁,乡绅的宅院静立,
石狮守门,岁月无声。
书卷气,乡音浓,
一袭长袍,风骨犹存。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穿着传统长袍的乡绅,手持书卷,站在古朴的宅院前,背景是宁静的乡村风光。这样的场景可能伴随着古筝或二胡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宁静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角色可能是“乡绅”(Squire)或“地主”(Landlord),但他们通常不像**乡绅那样深入参与地方治理和文化传播。
乡绅这个词在*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代表了一个社会阶层,也反映了传统社会的结构和价值观。在学语言和理解文化时,了解乡绅的含义和影响是很有帮助的。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绅】
(形声。从糸(mì),申声。本义: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绅,大带也。 、 《广雅》。按,大带束腰,垂其余以为饰,谓之绅。-绅,带也。 、 《礼记·玉藻》-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 、 《白虎通》-衣裳所以必有绅带者,示敬谨自约整也。 、 《礼记·内则》。注:“大带所以自绅约也。”-端哔绅。 、 明·刘基《卖柑者言》-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
【组词】
绅笏、 绅带、 绅緌、 绅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