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4:54
词汇“总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总至”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能指的是“总归到达”或“最终到达”,强调的是一个过程的结束或结果的实现。
由于“总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表达一种宿命感或必然性,但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几乎不会出现。
由于“总至”不常见,以下例句可能需要创造性解释:
同义词:最终、终究、总归 反义词:未至、未达
由于“总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考证。它可能是由“总”和“至”两个字组合而成,分别表示“全部”和“到达”。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总至”可能被用来强调一种必然性和宿命感,但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表达方式并不常见。
“总至”可能给人一种宿命论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无论过程如何,最终结果都是注定的。
由于“总至”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总至”来表达一种宿命感或必然性:
星辰的轨迹,总至归于寂静,
人生的旅途,总至抵达终点。
由于“总至”的抽象性,它可能与一些象征性的视觉元素(如终点线、归宿的标志)和听觉元素(如钟声、终结的音乐)相关联。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表达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ultimately”或“eventually”。
“总至”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和理解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其罕见性,避免造成沟通障碍。
1.
【总】
(形声。从糸(mì),悤(cōng)声。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总,聚束也。 、 《广雅》-总,结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 、 《史记·孝景帝》-令徒隶衣七总布。 、 《汉书·王莽传》-总布二匹。 、 《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漱,栉、縦,笄、总。 、 《新唐书》-以麻总发。
【组词】
总发、 总角之好、 总丱
2.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