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7:37
“总而言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总的来说”或“简而言之”。它用于总结之前所述的内容,提供一个简洁的结论或概括。
“总而言之”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相对稳定。它体现了汉语中总结和概括的表达*惯。
在*文化中,总结和概括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技巧。使用“总而言之”体现了这种文化惯,帮助人们在复杂信息中找到核心要点。
使用“总而言之”时,我联想到的是清晰和简洁。它帮助我整理思绪,使表达更加有力和明确。
在撰写报告或准备演讲时,我经常使用“总而言之”来确保我的结论清晰且有说服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总而言之,爱是光,照亮黑暗,温暖心房。”
想象一个演讲者在台上使用“总而言之”时,可能伴随着一个有力的手势,强调总结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in short”或“in a nutshell”类似于“总而言之”,用于总结和概括。
“总而言之”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帮助我在表达时更加清晰和简洁。了解其用法和意义,增强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千结束。
1.
【总】
(形声。从糸(mì),悤(cōng)声。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总,聚束也。 、 《广雅》-总,结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 、 《史记·孝景帝》-令徒隶衣七总布。 、 《汉书·王莽传》-总布二匹。 、 《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漱,栉、縦,笄、总。 、 《新唐书》-以麻总发。
【组词】
总发、 总角之好、 总丱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4.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