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1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13:42
桑苎(sāng zhù)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桑”和“苎”。其中,“桑”指的是桑树,常用于养蚕取丝;“苎”指的是苎麻,一种植物,其纤维可用于制作绳索和布料。因此,“桑苎”字面意思是指桑树和苎麻,但在实际使用中,它更多地被用来泛指与农业、纺织业相关的植物或材料。
在文学作品中,“桑苎”可能被用来描绘田园风光或表达对农耕生活的赞美。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纺织业,它可能被用来指代相关的原材料或工艺。
同义词:桑麻、农植 反义词:工业、现代
“桑苎”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诗经》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含义和用法有所扩展,但基本保持了与农业和纺织业的关联。
在**传统文化中,桑苎与农耕文化和丝绸文化紧密相关。它不仅是物质生产的象征,也是农业社会和传统手工艺的象征。
提到“桑苎”,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的田园生活、勤劳的农民和传统的手工艺。它带有一种朴素、自然和传统的美感。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参观桑园或了解苎麻加工工艺的经历,这些都与“桑苎”这个词紧密相关。
在诗歌中,可以将“桑苎”融入对自然和传统的赞美:
桑苎绿满田, 织女手中线。 古风犹未散, 岁月悠悠转。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桑树和苎麻的图像,带来一种自然和传统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风音乐,增强对“桑苎”的文化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解释桑树和苎麻的含义来传达相似的概念。
“桑苎”这个词不仅代表了特定的植物,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1.
【桑】
(会意。从桑,从木。桑者。神桑也。本义:植物名)。
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 。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引证】
《说文》-桑,蚕所食叶木。 、 《贾子胎教》-桑者,中央之本也。 、 《礼记·内则》-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 《易·否》-系子包桑。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桑。 、 《穆天子传》-天子命桑。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组词】
桑麻、 桑土、 桑户、 桑里、 桑濮、 桑中、 桑落、 桑中之约、 桑中之奔、 桑间月下
2.
【苎】
即“荆三棱”。
色白如苎麻的。
【引证】
吴文英《莺啼序》-危亭望极,草色天涯,以鬃侵半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