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7:52
奏章: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事情、提出建议或报告公务的正式文书。它是一种官方文件,通常用于表达臣子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或请求。
文学语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奏章常被用来描绘忠臣谏言的场景,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出师表》。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奏章”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可能会在讨论历史或古代政治制度时提及。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政治学等领域,奏章是研究古代政治制度和官僚体系的重要文献。
同义词:
反义词:
词源:“奏”字原意为进献、陈述,“章”字指文章、文书。两者结合,形成了“奏章”这一词汇。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奏章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变化,但其作为官方文书的基本功能保持不变。
文化背景:在**古代,奏章是官僚体系中重要的沟通工具,体现了君臣之间的权力关系和礼仪规范。
社会背景:奏章的使用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僚文化,是研究古代政治和社会结构的重要资料。
情感反应:奏章常让人联想到忠诚、责任和智慧,因为它代表了臣子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
联想:想到奏章,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庄严氛围,以及臣子们为国为民的辛勤工作。
经历或故事:在历史课程中,我学*了诸葛亮的《出师表》,这份奏章不仅文采斐然,更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智慧。
诗歌:
古道风尘,奏章千里,
忠言逆耳,谏书万卷。
江山如画,臣心如铁,
出师一表,名垂青史。
视觉联想: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官员手持奏章,步履匆匆地走向宫殿,背景是古代**的建筑和园林。
听觉联想:想象一段古筝或古琴的音乐,伴随着官员诵读奏章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
比较:在西方历史中,类似的官方文书可能是“petition”或“memorial”,但它们的使用背景和功能与**的奏章有所不同。
理解:奏章不仅是古代官方文书的一种,更是**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权力结构和官僚体系。
重要性:了解奏章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对于学历史和语言都有重要意义。
1.
【奏】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屮”(chè),初生的草,有上进义;中为双手形;下为“本”(tāo),行趋之义。本义:奉献,送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奏,进也。 、 《虞书》-敷奏以言。 、 《诗·小雅·六月》-以奏肤公。 、 《诗·小雅·宾之初筵》-各奏尔能。 、 《书·益稷》-予乘四载,随水刊木,既益奏庶鲜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奏秦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使奏其技。 、 《论衡·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 、 萧纪《同萧长史看妓》-燕姬奏妙舞,郑女发清歌。 、 方苞《狱中杂记》-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己。
【组词】
奏舞、 奏歌
2.
【章】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同本义。今称“乐章”。
【引证】
《说文》-章,乐竟为一章。 、 《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读乐章。 、 苏轼《前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
【组词】
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