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6:28
“几次三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多次、反复。基本含义是形容事情反复发生或多次进行,强调次数之多和重复性。
在文学作品中,“几次三番”常用来描述人物的反复尝试或经历,增加情节的紧张感和复杂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事频繁发生的厌烦或无奈。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谈判中,它可能用来强调某项行动或决策的反复性。
同义词:屡次、再三、一再、频繁 反义词:偶尔、一次、罕见
同义词中,“屡次”和“再三”都强调了重复的次数,但“几次三番”更强调次数之多和重复的频繁性。反义词则表示**发生的稀少或单一性。
“几次三番”源自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重复行为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重复和坚持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几次三番”在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不放弃,持续努力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个词汇可能引发对坚持和耐心的正面联想,也可能带来对重复和冗余的负面情感,如厌烦或无奈。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几次三番地尝试学*一门新语言,每次都遇到不同的挑战,但最终通过坚持不懈取得了进步。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几次三番,梦回故里,岁月如歌,不曾停歇。”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重复的图案或循环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重复的旋律或回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ime and again”或“over and over”,都表达了重复的概念,但文化内涵和使用情境有所不同。
“几次三番”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能够生动地描述重复的行为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欣赏其在汉语中的独特魅力。
本官到任以来,就几次三番的传谕董事,出过告示。
1.
【几】
(会意,本义:微,隐微)。
表示肯定观念,意思是“虽少但仍有一些”。
【引证】
唐·项斯《江村夜归》-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 《醒世姻缘传》-见哥哥如此分析,以为理之当然,绝无几微不平的意思。
【组词】
添几件衣服;给下一个人留下几朵花;几般儿、 几见、 几微、 几回价
2.
【次】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檀弓上》注-次,舍也。 、 《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师伐郑,次于鱼陵。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泰伯素服郊次。 、 《书·泰誓中》-王次于河朔。
3.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4. 【番】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