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2:33
“悦目赏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看到美好的事物,心情愉悦。它强调的是视觉上的美感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愉悦感受。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景色、艺术作品、设计等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文学中,“悦目赏心”常用于描写自然风光或艺术作品,如“这幅画的色彩搭配悦目赏心,令人流连忘返。”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说“这个房间的装修设计真是悦目赏心,住在这里一定很舒服。”在专业领域,如室内设计或景观设计,这个词汇用来评价作品的美观性和舒适性。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例如“心旷神怡”更强调心情的舒畅,而“美不胜收”则强调美的程度之高。
“悦目赏心”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它是由“悦目”和“赏心”两个词组合而成,分别表示视觉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享受。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美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追求,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艺术,都强调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悦目赏心”这个成语在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它让我联想到宁静的自然风光、优雅的艺术作品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表达时,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那些能够带来愉悦感受的事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用“悦目赏心”来形容一次旅行中看到的美丽湖泊,那里的景色如此迷人,让我感到心情愉悦,久久不能忘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湖光悦目赏心,鸟语花香,世界如此宁静。”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自然风光的画作,色彩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在音乐方面,轻柔的古典音乐可能会与“悦目赏心”这个词汇产生共鸣,带来宁静和愉悦的感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visually pleasing and emotionally satisfy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美感是相似的。
“悦目赏心”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美的感受。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体会到它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农场里的木芙蓉开了,共引为悦目赏心的乐事。
鲜花的多种多样的姿态,纷繁的颜色,除了让我们~外,我想还可以对我们的艺术思想有所启发。
1.
【悦】
(形声。从心,说省声。本作“说”。本义:高兴,愉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系传统论》-悦,犹说也,拭也,解脱也。若人心有郁结能解释之也。
“说”、“悦”古今字。
【引证】
枚乘《七发》-客见太子有悦色也。 、 《孙子》-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 、 《韩非子·喻老》-桓侯又不悦。 、 《三国志·诸葛亮传》-张飞等不悦。 、 《资治通鉴》-权大悦。
【组词】
悦心、 悦情、 悦笑、 悦喜、 悦畅、 悦乐、 悦泽、 心悦诚服
2.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 目见耳闻、 目治手营、 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
3.
【赏】
(形声。从贝,尚声。本义:赏赐;奖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赏,赐有功也。 、 《墨子经》-赏,上报下之功也。 、 《易·未济》-三年有赏于大邦。 、 《礼记·祭法》-尧能赏均刑法。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善人富谓之赏。 、 《周礼·载师》-赏田。 、 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史记·项羽本纪》-未有封侯之赏。
【组词】
赏捞、 赏口、 赏田、 赏首、 赏设、 赏赣、 赏地
4.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