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8:20
“深恶痛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对某人或某事感到极其厌恶和痛恨。这个成语强调了厌恶和痛恨的程度之深,通常用于描述对某些行为或现象的极端反感。
在文学作品中,“深恶痛疾”常用于描述主人公对不公正、腐败或道德败坏行为的强烈反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表达对某人行为的极度不满或厌恶。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评论中,它可能用于强调对某些违法行为或政策的不满。
同义词:深恶痛绝、深恶痛恨、深恶痛诋
反义词:喜爱、欣赏、赞许
“深恶痛疾”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深恶痛疾”常用于强调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表达对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的强烈不满。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愤怒、不满和决心。它可能激发人们对不公正行为的反思和行动。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不公正或不道德的行为,我可能会使用“深恶痛疾”来表达我的强烈反感。
在诗歌中,可以将“深恶痛疾”融入到对社会不公的描述中,如:
深恶痛疾,腐败之风,
正义之声,响彻云霄。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愤怒人群抗议不公正行为的画面。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激昂的旋律来表达“深恶痛疾”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eply detest”或“abhor”,它们也强调了厌恶的程度,但“深恶痛疾”更具有文化特色和历史深度。
“深恶痛疾”这个成语在表达强烈厌恶和痛恨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情感的深度,还体现了对道德和正义的坚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
1.
【深】
(形声。从水,深声(shēn)。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古水名 。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引证】
《说文》-深,深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
2.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3.
【痛】
(形声。从疒,甬声。疒(chuáng),与疾病有关。本义:疼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痛,病也。 、 《易·说卦》-坎为耳痛。 、 《韩非子·喻老》-桓侯体痛。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身体痛。 、 、
【组词】
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创巨痛深;累得酸痛;痛毒、 痛疾、 痛脚、 痛煞、 痛痹、 痛痒
4.
【疾】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轻微的叫疾。
【引证】
《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疾,病也。 、 《韩非子·喻老》-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